2015-03-23[文]
內容提要 圣经音乐会(012):天籁,听听人家怎么为神的话谱曲
阅读数1082  收听数19  下载数642收听 下载   【返回
诗篇五十一篇:义大利作曲家阿勒吉瑞(Gregorio Allegri,1582-1652),也是一个虔诚的修道士与歌唱家。这是文艺复兴晚期教会音乐的代表作。男女诗班以启应(Antiphony)的方式来唱全篇的诗篇五十一篇(Miserere mei, Deus;拉丁文的神啊怜悯我)。一节用诵的、一节用唱的。单音诵圣经的传统很长远,格雷格里圣诵(Gregorian chant)最近又流行起来,坊间可以买到。单音演变成多声部、用和声对位的原理多音同时进行的复音音乐(Polyphony),是欧洲古典音乐最独特的地方。从这里可以听见它即将在巴洛克大师们手中飞升之前的教会音乐景况。因为这样的音乐效果,百分之百取决于音与音之间物理上的共振是否和谐,所以讲究精准,而要有这样的精准,首先要有准确的记谱法。 本笃会的修士贵多(Guido of Arezzo )在第十世纪发明了五线谱,功不可没。本曲曾被梵第岗视为珍宝,不许外传。但神童莫札特十四岁时听了一次回家就凭记忆写了下来,传为美谈。中国耳朵学听这些东西,首要注意就是别找那个单一的旋律听,而注意多音是怎么被放在一块儿又产生什么音效。就好像不同的意见被放在一起本是好的,但老中非得找到统一答案总不罢休。这些再讲下去就离题了。 因为马丁路德归回圣经脱离天主教廷,也带来了教会音乐变革。他以为不单我们人人要读圣经,聚会中神的子民更应参与歌唱,向我们的主爆发出赞美。这样不单从前老旧没人懂的拉丁文圣乐要被淘汰,大批方言性、易唱的会众圣诗也就应运而生,巴哈自己就谱了超过四百首的德文圣诗,当时在路德会写圣诗不单要有音乐素养,歌词更是像讲道一样要中规中矩。虽然如此却并不是难以吞咽的东西。从巴哈这首最出名的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看来,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与主有亲密的交通。它的旋律很简单,就是音阶,齐声唱。巴哈用他的恩赐加上管弦,立即成为天籁。这种风格叫做圣诗序曲(chorale prelude),其实有很强的教唱功能,会众先从诗班听一遍,以后大家一块儿唱就容易了。 "耶稣天天赐我欢欣, 可靠稳妥使我安心; 所有痛伤他都呵护, 一切缺乏他都照顾。 我心至爱天之盼望, 我灵飞升永恒恩光。 耶稣昼夜伴我行, 满我心怀和眼睛。" 紧接文艺复兴时期就是巴洛克(Baroque period)时代,其中巴哈在德国,韩德尔是德国人跑到英国去做宫庭音乐家。我们选的这是他弥赛亚神剧里最出名的(除了哈利路亚之外)合唱曲。直接把以赛亚书六章九节入乐。这时可以看出来的就是专业演出的人声音乐与会众唱的圣诗很不一样,并且一反从前余音枭枭的教堂气氛,开始模仿活泼生动的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