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文]
內容提要 圣经音乐会(036):扫罗刺大卫、一百年前的好莱坞配乐
阅读数731  收听数26  下载数654收听 下载   【返回
圣经音乐会(036):扫罗刺大卫、一百年前的好莱坞配乐 除了被称为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犹八以外,这世上音乐风格与技巧的演变一定有其师承。连大卫都借用迦特人的调子来写诗篇,何况我们呢?但每一出音乐创作背后所站是谁的肩膀?这就非一般听众所能答了。 今天在年青人中最流行的音乐,往往是好莱坞某巨片的配音,或是某个网上游戏的主题乐,人若长于此道,非但钱包满满而且举世闻名。但今天这些知名巨匠固然各有才华,他们有没有葫芦藏在心里依样画呢? 其实今天大银幕的音效配曲风格,无论是各样旋律或背景音效,也无论是柔情万缕或石破天惊,早在百年之前就已陈列整齐了,只是你得知道行走哪儿去找。这里介绍两位作曲家,头一位是瑞典的国宝之一,雨果·阿尔芬( Hugo Alfven,1867-1960),此人小提琴指挥作曲无一不精,又是一位水彩画家和作家。其最通俗的传世之作就是瑞典狂想曲第一号(Swedish Rhapsody No.1, 1903),我截其头尾为大卫提头见扫罗配音。 第二位稍微知名,是英国的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1874-1934),他正一百年前所写七大行星组曲(The Planets, Op. 32)至今仍是交响乐团最受欢迎的通俗曲目。我用的是最后两首:魔术天王星与神秘海王星。听了您就知道今天各类科幻音乐是怎么进化而来的了。